編者按:
五月黃石,熱情似火。第八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現場總決賽在黃石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66支職教隊伍以賽為媒,共赴一場科技與實踐交融的盛宴。參賽選手和來賓紛紛表示,黃石既有深厚的工業底蘊,又有宜人的山水風光,在這里既能感受千年礦冶文化孕育的創新基因,又能領略現代化產業園區的蓬勃活力,這里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豐厚沃土。
從模具智造到服裝定制,從汽車安全到航天檢測,參賽項目橫跨冶金、能源、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既是職業院校學子創新思維的集中爆發,也是產教融合成果的生動注腳。大賽不僅展現了職教學子破解行業痛點的智慧,更彰顯了職業教育“扎根產業、服務社會”的深層價值,這些創新成果背后,是課堂與車間、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是職教學子用雙手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縮影。
這場賽事不僅是創新的角逐,更是職教改革浪潮中“人人皆可成才”理念的鏗鏘回響。大家盛贊黃石“處處是課堂、時時能創新”的城市氣質,認為這座工業名城將硬核制造與創新基因完美融合,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當青春智慧與產業脈搏同頻共振,職業教育正為制造強國、數字中國培育更多“大國工匠”。讓我們一起傾聽參賽選手、教師和專家學者們的心聲吧——
海南南海職業學校副校長陳建民:
為產業發展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陳建民
掃碼看視頻
“此次帶隊參賽,不僅希望展示項目成果,更渴望與各地院校交流產教融合經驗。”陳建民介紹,這次該校攜“新能源汽車維修移動工坊——開創智慧維修新時代”項目參賽,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套新能源汽車維修移動工坊創業解決方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專業、便捷維修服務的需求。
“職業教育必須緊跟產業發展步伐。”陳建民說,傳統燃油車維修創業門檻高,而“移動工坊”的模式,通過線下線上結合模式降低成本,適配新興產業需求。此外,通過該項目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還能推動技術轉化與品牌推廣,實現教學與市場的緊密結合。
談及對黃石的印象,陳建民表示,黃石這座兼具歷史底蘊與現代氣息的城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期待通過此次參賽,與各地院校深入交流經驗,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的創新模式。
甘肅省平涼理工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徐揚:
科技賦能服裝定制新潮流
徐揚
掃碼看視頻
徐揚作為團隊的領銜人,帶來的參賽項目是“AI+3D解鎖服裝定制未來”。該項目針對傳統服裝行業“設計款式單一”和“尺寸不精準”兩大痛點,提出了創新解決方案。
團隊利用AI設計系統生成多樣化服裝款式,結合3D人體建模技術,通過用戶照片、身高體重數據生成高精度虛擬人體模型,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首次參加國賽的學生雖緊張,但各項內容都準備得認真和充分。”為了此次項目,大家學習新的技術,團隊協作讓大家變得更加優秀,并且通過以賽促練,培養了獨立思考、快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
“此次大賽從構意創新到落地實踐,每一步都充滿未知與驚喜,也讓我對‘創新’二字有了顛覆性認知。”徐揚說,站上決賽舞臺,她感受到創新帶來的使命感與科技感,創新大賽的落幕不是終點,而是她探索創新之路的新起點。
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學生沈苗:
關注老舊汽車安全
沈苗
掃碼看視頻
沈苗團隊帶來比賽的項目是“后視精靈——汽車開門防撞預警裝置”,該裝置通過智能感應與預警系統,在車輛開門瞬間監測后方來車及行人,以聲光報警形式提醒駕駛員與行人,有效降低因視線盲區引發的碰撞風險。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團隊成員不僅在實踐中鍛煉了專業技能,也通過此項目提升安全意識、協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思維。沈苗作為推廣部的負責人,將“口語交際”技能轉化為推廣利器,面向核心用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安全教育。
比賽間隙,他們也觀察到其他參賽團隊的創新成果,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的前沿技術,為自身項目的優化提供了新思路。沈苗說,希望通過比賽讓更多人關注老舊汽車安全問題,同時展現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實力。
首次來到黃石參賽,團隊成員對這座城市贊不絕口:“黃石風景優美,工業與自然和諧融合,職教氛圍濃厚,師生關系融洽,充滿人文氣息。”
河南農業大學學生曾暢:
解鎖植物生長密碼
曾暢
掃碼看視頻
曾暢介紹,蔬菜生產中,“低溫弱光寡照”現象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題。面對這一困境,他組建了一支涵蓋園藝、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商管理等多專業的技術團隊,成功研發出智能植物生長補光燈。
“這款補光燈具有智能化、光效高、耗電小、壽命長等諸多優點。”曾暢說,它能智能調節光質、光強、光周期,為不同植物提供精準的光需求解決方案,實現設施蔬菜精準化補光,有效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
目前,該項目已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立項,入駐河南農業大學農創空間。前期,團隊委托戰略合作公司代加工開發了葉菜類、果菜類、花卉類智能補光燈,并在河南省的一些企業進行了推廣示范,應用效果良好。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孫國棟:
讓科技為保潔工作減負
孫國棟
掃碼看視頻
孫國棟和團隊成員帶著“Go clean——智能可爬樓清潔機器人先行者”項目亮相總決賽現場。這款名為“Go clean”的智能可爬樓機器人,旨在解決保潔人員勞動強度痛點。
該機器人采用三維立體地圖構建技術和TOF(飛行時間技術),就像給機器人裝上了“智慧眼睛”,能精準“看”清環境并確定自身位置。創新的三段式爬樓模式,更是該機器人的一大亮點。“簡單來說,就是為機器人設計了靈活的‘關節’,讓其爬樓時既穩又快,輕松跨越傳統掃地機器人無法突破的樓層障礙。”
“我們的目標是讓清潔工作更高效、更輕松。無論是居民樓還是寫字樓,它都能實現跨樓層清潔,大大提升保潔效率。”孫國棟說。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組織部(統戰部)副部長柯賢柱:
扎實籌備賽事 共促職教發展
柯賢柱
掃碼看視頻
柯賢柱表示,為辦好這場職教領域的創新創業盛會,湖北工程職業學院錨定“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目標,通過系統化部署、精細化服務、特色化呈現,全方位為大賽保駕護航。
“其中,黃石產教融合成果展最為亮眼。”柯賢柱說,該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區域產教融合的成果,甚至將企業生產線“搬”進展區,通過工程師現場實景操作演示,為學生搭建起了技能提升的平臺,進一步深化了產教融合的實際成效。
在賽事服務細節上,學校同樣下足了功夫。“我們針對不同對象制定了不同的活動方案。”柯賢柱邊說邊拿出活動手冊進行展示,“為參賽選手編制的手冊涵蓋了賽事全流程;而為評審和專家準備的手冊,則按照學生、教師賽道分別定制,全面呈現了籌備情況、學校概況以及賽事安排。”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學生秦瑯:
職教賦能工業數字化轉型
秦瑯
掃碼看視頻
秦瑯及其團隊的“模小二——AIoT模具智能升級解決方案”在總決賽高職組中大放異彩,該方案聚焦黃石中小型模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難題,通過硬件、軟件與AI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綜合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轉型新思路。“我們希望用這個方案,助力黃石模具企業突破發展瓶頸。”
作為扎根黃石的職教學子,秦瑯對產教融合有著深刻體會。依托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與湖北省工業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黃石模具協會搭建的“高校+企業+行業”協同平臺,秦瑯走進黃石恒星模具、大冶華鑫實業等企業車間,將實驗室里的技術模型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我們的課程設置與黃石產業發展同頻共振,項目研發直接回應企業需求。這次參賽項目就是為解決黃石模具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來的。”秦瑯表示,他將繼續深耕工業互聯網領域,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貢獻職教力量。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劉延:
無損探測工具助力航天事業
劉延
掃碼看視頻
劉延和他的“針探科技”團隊成員針對航空發動機在長期高溫高壓環境下,內部易出現損傷、裂紋、凹坑、卷邊等問題的痛點,精心研發了一款無損檢測設備。目前,“針探科技”團隊產品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的產品已經在真實的航空發動機場景中進行了測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劉延透露,“我們收到了不少創新基地的入駐邀請,還接到首批訂單,這讓我們看到市場潛力。”
“職業教育賦予我們實干的能力,也培育了創新的勇氣,這次大賽正是展現職教學子專業素養的最佳舞臺。”在劉延看來,職業教育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以培育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為目標,讓學生扎根大地服務社會。此次大賽正是展現職教學子專業素養的絕佳舞臺。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學生聶順心:
以現代科技賦能 賡續中國色之美
聶順心
掃碼看視頻
聶順心團隊帶來的參賽項目名為“智繪中國色——傳統色印刷標準化輸出引領者”,開創性地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文化傳承相結合。該項目聚焦于中國傳統顏色,巧妙運用AI與數據庫技術,致力于實現中國傳統顏色色值的標準化輸出,讓沉淀千年的東方美學能夠精準融入現代印刷工業。
“職業教育為我們搭建了知行合一的實踐平臺,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將教學場景從教室延伸至產業一線。”聶順心深有感觸地說,“從課堂理論到車間實操,從項目孵化到產業對接,這種‘做中學、學中做’的培養模式,讓我們獲得了珍貴的實戰經驗,為學生創業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首次闖入全國總決賽的新銳團隊,聶順心更看重的是以賽促學的成長過程。“無論成績如何,這次參賽都是一次難得的成長契機。”聶順心說,黃石城市規劃科學合理,街道布局有序,公共設施完善;校園景觀雅致宜人,綠化良好,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梁錢華: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梁錢華
掃碼看視頻
梁錢華團隊帶來的參賽項目精準聚焦裝備制造領域,全力為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人才培養注入新動力。該項目搭建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旨在為行業輸送“用得上、留得住”的專業人才。
梁錢華表示:“我們致力于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不僅能滿足汽車行業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動行業持續發展與進步的關鍵所在。”
在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的背后,折射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命題。面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梁錢華難掩興奮之情感慨:“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她進一步解釋,職業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中發揮著樞紐作用,是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紐帶,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梁錢華說,印象深刻的是黃石市民的文明風貌,無論是交通路口行人與車輛的有序通行,還是公共場所人們的禮貌謙讓,都彰顯出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蘊。(記者 陳露 程鑫 彭金 潘靜茹 邱美依 萬泰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