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3名殘疾人適配輔具214件,20戶殘疾人家庭實現無障礙改造。日前,下陸區完成今年兩項涉及殘疾人的重點民生實事。
“自從裝了這些輔具,再也不用擔心摔跤了!”在陸家鋪社區盲人夫婦郭連生、潘恒桂家中,衛生間的防滑地磚和墻磚完成鋪設,墻面加裝無障礙扶手,保留蹲廁并新增馬桶,家里還添置了語音電飯煲等智能產品。
下陸區通過“殘聯+社區+家庭”三方溝通機制,為殘障人群量身定制無障礙改造方案,精準施策覆蓋全區20戶家庭。
張夢是青龍山社區一名肢體殘疾人。網格員走訪了解她的需求后,下陸區殘聯組織技術人員上門服務。結合張夢的工作需求和個人偏好,技術人員對仿真裝飾手的膚色和關節反復調試,實現自然外觀與實用功能的融合,讓她重拾自信。“以前不敢穿短袖,現在能自信展示手臂了!”輕撫新佩戴的仿真裝飾手,張夢笑容舒展。
今年以來,下陸區殘聯通過“需求摸排——專業評估——精準適配——跟蹤服務”全鏈條機制,為轄區肢體殘疾者提供假肢、高靠背輪椅、淋浴椅等個性化輔助器具,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學了門新手藝,現在我也能沖好拿鐵咖啡了!”最近,該區49名殘疾人通過咖啡培訓班,學習到研磨咖啡豆、沖泡咖啡等技能,學員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場聚焦實踐操作的訓練營,為殘疾人開辟了就業新渠道。
從輔具適配到家居無障礙改造,從技能培訓到心理重建,下陸區以“加速度”傳遞民生溫度。“讓殘疾人底氣更足、笑臉更多,是助殘工作的永恒課題。”該區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輔具安裝、無障礙改造等助殘工作;鏈接資源,幫助殘障人士掌握就業技能;積極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努力提升特殊群體的生活質量。(記者 徐錦博 通訊員 張鑫 路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