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風拂過江灘公園的樹梢,朝陽路夜市的霓虹燈漸次亮起,初秋的黃石港街道處處綠意蔥蘢,煙火氣與幸福感交融彌漫。
高清的“雪亮工程”攝像頭,全天候守護著城市的角落;民警和安保隊員的身影晝夜巡防在街面;社區網格員穿梭忙碌于小區樓棟,走訪入戶送溫情;溫馨醒目的平安提示語,遍布街頭巷尾……
近年來,黃石港街道緊緊圍繞提升群眾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目標,構建“一體指揮、全科網格、多方聯動、法治保障”四維協同機制,讓綜治中心真正成為群眾身邊的“平安前哨”。
“一體指揮”精準派單及時響應
近日,居民邵女士反映富星菜場旁下水管有污水外溢,氣味難聞。
黃石港街道綜治中心接到信息后,精準派發工單,立刻聯動城管、社區和菜場管理人員,當天就完成了疏通清理,并向市政部門申請下水管網改造。
該中心設立前臺綜合受理崗,對群眾反映的各類矛盾糾紛統一接收、分類甄別、快速研判,依托平臺建立“事件工單”流轉機制,根據事件性質和職責權限,精準派發至相關社區、職能部門或聯動單位,明確時限和處理要求。
據介紹,今年以來,事件平均響應時間縮短了40%,群眾訴求辦結率達98%,做到指令直達末梢、處置形成閉環。
目前,黃石港街道已全面建成面積300多平方米的綜治中心,整合接入“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綜治網格化管理系統、12345熱線平臺等多源數據信息,實現矛盾糾紛接收調處智能化。
“全科網格”織密基層服務網
清晨,新閘社區網格員方雪婷揣著移動終端開始了一天的巡查。
在江泰春岸小區,方雪婷幫獨居老人李爹爹代繳了水電費;在臨街商鋪,她發現一處消火栓被雜物遮擋,立即拍照上傳,并現場督促店主清理。
黃石港街道將轄區劃分為65個基礎網格,配備了像方雪婷這樣“一員多能”的專職網格員。他們每天行走在責任區,既是信息采集員、政策宣傳員,也是矛盾調解員、安全巡查員。
對巡查發現的微小矛盾,網格員第一時間介入調解,力爭“小事不出網格”;對無法獨立解決的復雜問題,通過移動終端快速上報至街道綜治中心,請求后續聯動處置。
今年以來,該街道網格員累計排查并現場處理微小隱患和即辦訴求超2000件,“小事不出網格”成為常態。
“多方聯動”提升糾紛化解率
黃石港街道打造“1+N”矛盾調解模式,即1個綜治中心+N個部門協同,推進轄區平安建設。
面對濱江花園小區、關帝村72號樓居民長期以來的“辦證難”問題,綜治中心充分發揮聯動優勢,牽頭召集住建、不動產登記、消防等部門多次召開聯席協調會,最終打通辦證堵點,推動成功辦證。
同樣,中梁濱江壹號二期交房事項、萬達合作村天然氣安裝難題等復雜矛盾,都在綜治中心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合力推動下,解決了群眾的合理訴求。
今年以來,該中心通過協調各級調解組織,矛盾糾紛有效調解率提升了20.6%。
“法治保障”普法惠民樹新風
黃石港街道積極培育以社區“兩委”干部為主的“法律明白人”,組織網格員進行反詐宣傳,將普法陣地搬到群眾身邊。
今年以來,通過大家的努力,已成功預警勸阻近100位潛在受騙居民,轄區電詐發案率明顯下降。
萬達社區黨委書記戴德利經常就地取材,用身邊人和事以案釋法開展法治宣講。同時,聯動萬達寫字樓律師事務所,常態化為商戶和居民提供法律咨詢。
針對老年群體,黃石港社區開設愈健(遇見)家園心靈驛站,提供“法律+心理”雙咨詢服務。
黃印村社區則把公園路法治文化公園變成露天課堂,讓法治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日常。
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服務”,黃石港街道綜治中心通過“四維協同”機制,勾勒出基層治理的新圖景。(記者 吳高斌 通訊員 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