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陽新日新月異的縣城
7月31日,烈日當頭,陽新縣龍港鎮富河上游,陽新縣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沿著河灘巡查,車載的擴音器不停播報防溺水應急知識。這是該縣近期全力織密防溺水安全網的生動一幕。
1至6月底,全縣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較往年同期明顯下降。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陽新應急部門以“嚴”字當頭,“實”字著力,“嚴絲合縫”地守牢了安全生產紅線。
堅持“嚴”字當頭 守牢安全生產紅線
強化紅線意識,持續擰緊安全生產責任鏈條。
今年以來,陽新縣委、縣政府先后9次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陽新縣應急管理局首當其沖,結合全縣實際和新形勢對安全生產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部署各項重點工作。
6月30日,陽新縣召開全縣非煤地下礦山安全生產警示教育會
在壓實安全責任上,該局印發《陽新縣非煤礦山和尾礦庫包保責任信息公告》和《2025年全縣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任務清單》,進一步明確屬地政府、監管單位及包保領導任務清單,全面推動各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任務落實落地。
在強化督辦檢查上,陽新縣應急管理局重點聚焦春節、“兩會”“清明”“五一”“端午”等重點時段,地毯式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60余次。為形成強大的威懾力,陽新縣安委會對全縣19處重大火災事故隱患進行掛牌督辦。
緊盯主責主業,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該局以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安全生產隱患“減量控大”專項排查整治為抓手,持續推進重點領域“一件事”全鏈條整治。
在危化品煙花爆竹整治方面,開展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和高危工藝風險管控專項排查,發現并整改一般隱患169條,重大隱患12條。查處一處非法煙花爆竹生產黑窩點,沒收非法違法煙花12695件、鞭炮22663盤,銷毀價值50余萬元煙花爆竹產品,移交司法機關4人。
在非煤礦山整治方面,對轄區內非煤礦山企業及尾礦庫進行了系統性風險排查與隱患治理,排查整改一般隱患335條,重大隱患12條。依法責令暫停生產建設2家,查封違規使用設備1套,取締非法作業點1處。
在工貿方面,聚焦金屬冶煉、粉塵涉爆、有限空間等工貿企業隱患排查整治,排查整改一般隱患170余條,重大隱患24條。送法上門普法宣傳專題講座9次,2700余人次接受專項培訓。
守牢底線的同時,陽新縣應急管理局注重宣傳發動,多措并舉,努力提升全民安全應急素養。
強化教育培訓。上半年,陽新縣各重點行業監管部門組織20余次3000余人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專題培訓,全面提升重大隱患辨識能力。
完善激勵機制。推動432家企業建立事故隱患內部獎勵制度,累計報告、整改隱患3908條,企業發放舉報獎勵23.073萬元,縣安委辦發放安全舉報獎勵5萬元。
今年6月份,帝洲礦業在生產審批過程中因歷史遺留問題(安全生產許可證與設計有出入)陷入困境。陽新縣應急管理局借助“雙百行動”,第一時間上門調研,并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報告,幫助企業重新設計、快速整改,受到企業好評。
“我們堅持服務與執法并重,執法要嚴,但服務在前,強化服務意識。這也與縣里提出的千方百計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一脈相承。”陽新縣安委辦副主任胡家智說。
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心臟復蘇急救要點
此外,通過大力宣傳,全社會增強了“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氛圍。先后組織開展“5·12防災減災周”、安全生產月、“全縣6·16安全宣傳咨詢日”等活動,累計開展安全宣教活動160余場次、應急演練72場、“以案普法”活動66場……
堅持“細”字入手 構建應急救援防線
陽新縣域面積2780平方公里,境內山巒疊翠,造就了風景宜人的生態風光,也讓森林防火成為政府工作的“高頻詞”。為此,該縣采取群防群控、齊抓共管的模式,落實落細應急救援工作。
群防群控嚴管森林防火。及時預警研判,陽新縣在高火險天氣及時發布高森林火險預警2次,及時召開各類防火會商會議6次,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縣應急局、縣資規局聯合成立4個巡戰督導組,全時段全覆蓋對208個防火重點村開展督導檢查。
推動全縣9個防火重點鎮區29個村修建防火應急路52.11公里、維護應急公路98.35公里,修建應急蓄水池150個。同時,為全縣9個森林防火重點鎮區發放風力滅火機20臺、防滅服、單兵裝備116套。
責任到崗,在重點時段,全縣47個縣直部門1144名干部下沉一線,在19個鎮村所有進路口值守管控,4000名防火員上山上路巡查,400余支駐村工作隊員就地轉為防火員,確保責任落實到山頭路口。
6月16日安全宣傳咨詢日應急演練現場,高壓水槍撲火
聯防聯動,陽新縣應急管理局森林消防專業隊在龍港、王英、排市等片區靠前駐防,聯合各鎮區半專業隊全天候在崗值勤備戰。常態化開展無人機滅火演訓、縣鎮村三級撲火隊協同滅火培訓和演練活動,實戰能力全面提升。
陽新是百湖之縣,境內水域眾多,汛情和旱情頻發,一直以來,防汛抗旱也是政府部門常抓不懈的一項重點工作。
該局加強隊伍建設,與縣人武部、縣消防救援大隊、藍天救援隊、富川救援隊等建立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全縣共登記在冊的搶險突擊隊伍共43支2236人。強化物資儲備,足量儲備編織袋、彩條布、帳篷、防洪子堤、圍井板、工兵鏟等防汛器材;對泵車、應急電源車、水陸兩棲車共11輛及32臺套各型水泵等進行全面維修保養。近期,計劃采購一批水泵用于抗旱。
5月8日,陽新縣應急管理局安排檢查組赴鑫華礦業,開展汛期安全生產專項檢查
完善預案強保障。該局修訂完成了《陽新縣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陽新縣尾礦庫防汛應急預案》《陽新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專項預案,先后組織參與富池大閘在建工程應急搶險、防洪搶險、防災減災綜合應急等演練。通過開展排查治理,修訂并公示《陽新縣非煤地下礦山和尾礦庫包保責任信息公告》,明確全縣在用在閉尾礦庫“五級包保”責任人和重點檢查任務,先后開展2輪次汛期尾礦庫專項排查,共發現整改問題隱患47條。
暑期以來,面對防溺水緊張態勢,齊抓共管筑牢防溺墻。
牽頭抓強部署,該縣先后兩次召開專題會議,印發2025年度防溺水工作方案,全面實施網格化安全管理。
全員參與抓防范,發動村(組)干部、護林員、派出所民警、駐村工作隊、相關單位職工、志愿者等共計7000余人下沉村組,對重點水域全覆蓋巡查檢查。
督導督查促落實,縣防溺水工作專班成立五個督查組,對全縣19個鎮區開展2輪督導檢查,共督查195個村及530余處各類水域,排查問題46項,均已督促整改到位。
另外,陽新縣應急管理局還聯合紅十字會組織三支宣講隊伍,專業師資78人次,志愿者104人次,義務到各鎮村學校開展防溺水知識、應急救護技能培訓26場,發送宣傳信息3.5萬余條。
堅持“實”處著力 筑牢應急管理底線
筑牢應急管理底線,需要動真格、出“實”招。
在防災減災救災三線上,陽新應急管理局實處著手,統籌民生。災情快核快發快救。針對今年4月份風雹災害造成的受災人口8800余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600余畝,損毀損壞房屋92戶,該局第一時間核實上報,第一時間發放救助物資棉被2000余床、棉衣2000余件、糧油2000余件,發放冬春救助資金758.4萬元,發放救助補助資金113萬元。
救災信息教育培訓全覆蓋。對全縣19個鎮區78名救災信息員再培訓,對540余名村(社區)信息員培訓全覆蓋,上報省應急廳成功避險典型案例2例。
防災減災示范創建上積極引領。該局以防災減災救災示范縣創建為總抓手,引領各鎮區各單位積極進行創建。當前,驗收通過1家國家級防災減災示范村和13家省級防災減災示范村(居委會)創建,并積極申報“三高一低”綜合防災能力建設項目,正在全面組織梳理相關資料。
在營房倉庫基地上,該局同報同建強基礎。搶抓機遇快啟動。截至目前,向上積極爭取中央資金531.66萬元、縣級配套資金251萬元用于縣消防森林撲火隊營房和訓練基地項目建設。目前正在土地平整,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搶抓節點快申報。以防災減災救災示范縣創建為平臺,以縣低空經濟建設為依托,積極向中央申報4800萬元應急倉儲建設項目,當前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核。
5月29日至30日,陽新縣森林消防專業隊在蓮花湖參與龍舟賽應急保障工作
搶抓政策快落地。今年,該局申報縣政府項目改造建設資金300萬元,同步升級和改造了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搭建起陽新經濟開發區智慧安全監管平臺,已完成財政核審和網上公示。同時,縣應急局也被評為縣三爭先進單位。
陽新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他們將以改革創新思維應對各種風險變量,持續筑牢全縣應急管理基礎。強化統籌,有效防范化解事故風險。以有效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為核心,不斷發揮縣安委會牽頭抓總作用,不斷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深化改革,持續完善陽新縣應急體系建設。通過不斷推進陽新縣安全生產改革走深走實,全面梳理全縣安全生產職責,進一步細化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全面建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的監管網格,全面有效整合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資源,全力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難點、堵點,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體系。
細化措施,持續推進安全專項整治。聚焦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持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督促各鎮區、各部門、各企業落實落細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防范措施,認真排查和整改重大事故隱患,建立健全責任倒查機制,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
強化科技興安,大力推進智慧應急建設。
“除了加強自身應急管理水平,完善應急體系建設,我們‘未雨綢繆’加強基層安全和應急資源整合,謀劃基層應急監管站所建設,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陽新縣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國慶說,未來,他們將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加大智慧應急資金投入,加強數字應急賦能建設,不斷推進完成人防向技防轉變,在夯實全縣應急管理基層基礎上,高水平護航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陽新縣深度融入武鄂黃黃都市圈建設打造重要增長極貢獻力量。(記者 賀介飛 通訊員 陳緒軍 王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