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5年7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黃石在PM2.5濃度較低的前20個城市中排名第八,獲得生態環境部點名表揚。這份亮眼的“藍天答卷”背后,藏著一座工業城市守護藍天的生動故事,蘊含著一座有追求的城市對綠色發展的執著堅守。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市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求溫飽”,現在“盼環?!?。一直以來,黃石始終以高標準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如今,山清水秀天藍,正成為市民生活的常態。清晨推開窗,不再是朦朧的霧霾遮蔽視線,而是澄澈的藍天裹著輕柔的云朵。這是黃石生態攻堅換來的日常,也是刻在市民心底最生動的幸福注腳。2024年黃石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5%,正是“藍天答卷”上最有力的見證。
然而,大氣污染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傳輸性特征,一場突如其來的霧霾,可能昨日還出現在江西瑞昌,今天便已擴散至湖北陽新。因此,必須強化區域協作、聯防聯控、協同治理。黃石主動牽手九江市瑞昌生態環境局,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這種打破地域限制的合作,構建了信息互通、問題共治的閉環機制,讓“上游污染下游擔”的尷尬局面成為過去式。
大氣治理,最忌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為守護藍天白云,我市出臺《黃石市2025年夏季空氣質量提升工作方案》,建立責任清單,不留責任死角,壓縮相互推諉空間,將任務分解到具體部門、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環節。這一舉措讓治氣不再是某個局的“獨角戲”,而是眾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合力攻堅。
環境問題,說到底是發展問題,關鍵在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企業要堅守綠色生產理念,市民應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唯有凝聚合力、保持恒心,方能筑牢生態防線,讓湛藍底色永駐我們的家園。
藍天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的。治氣絕非關停了事,而是要幫助企業在節能減排中找到發展新路徑。市生態環境局組建技術專家團隊,上門時未帶罰單,而是捧著解決方案開展幫扶。團隊深入企業開展“一對一”指導,破解工業污染治理難題,將實用技術和方法送到生產線,既守住了生態紅線,又保住了發展底線。黃石將每一個減排項目都當作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抓手,一個項目減少一點排放,幾百個項目聚沙成塔,最終實現了藍天增多、霧霾減少的直觀改變。而“力爭11月底全部完成”的承諾,更讓企業和市民看到了城市持續治氣的決心,也讓大家明白:藍天保衛戰不是一陣風,而是持久戰,唯有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才能讓清新空氣成為城市的標配。
在PM2.5濃度較低的前20個城市中排名第八,這一佳績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黃石長期堅持科學治氣的必然結果。它印證了一個道理:治氣沒有捷徑,唯有把政策做細、把協同做深、把服務做好,才能讓污染物濃度降下來、優良天數多起來。如今,藍天已成為黃石市民朋友圈里的“常客”,期待這份“藍天答卷”不斷續寫。(涂明)
編輯:陳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