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在開發區·鐵山區的一處工地陰涼處,身著警服和反光背心的民警老陳與10余名農民工交流著,讓他們重視交通安全。老陳全名叫陳光明,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開發區·鐵山區大隊民警,他用近20年時間成為群眾口中的“馬路園丁”,將交通安全知識播撒進千家萬戶。
“老陳講安全,故事比課件還多。”這是當地群眾對陳光明的評價。每年農忙時節,陳光明總是帶著他的宣傳展板蹲守在田間地頭,用當地方言給農民講解農用車安全知識,手把手幫農戶在拖拉機上粘貼反光條。遇到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陳光明就把工地變成課堂,用西瓜模擬頭部撞擊,現場演示不戴安全頭盔的危險性。工友們說:“這種演示教育比處罰管用多了。”
在轄區鄉村,只要有紅白喜事,陳光明準會帶著“酒后駕車成本清單”上門宣傳。他給主家算法律賬、經濟賬、家庭賬,被鄉親們稱為“最暖心的交警客人”。從2006年部隊轉業來到交警部門,這樣的“移動課堂”,陳光明開了不下1500場,轄區農村交通事故率明顯下降。
“法規是冷的,但人心是熱的。”陳光明說,在多年的宣講工作中,他深知要讓交通安全入腦入心,必須創新宣傳方式。于是,他將學生安全事故案例搬進教室,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車禍瞬間;用身邊事故案例打造“事故復原展”,觸目驚心的現場讓村民主動系上安全帶;把法律條文編成順口溜,“三輪車,不載客,出了事,劃不著”這樣的方言順口溜在當地廣為流傳。
高考期間,陳光明自編打油詩為考生加油,溫暖了無數考生和家長的心。轄區學校一名老師感慨:“陳警官講的我們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今年53歲的陳光明依然保持著“跑斷腿、磨破嘴”的工作熱情,為了說服轄區內一位老人不再駕駛報廢三輪車,他連續上門多次,又是幫忙修車又是接送孫子,最終用真誠打動了對方。在陳光明的影響下,其妻子和家人成了“義務宣傳員”,交警小家變成了“宣傳工作室”。
“他不是在宣傳,就是在去宣傳的路上。”陳光明的同事評價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潤物無聲的堅守。當孩子們舉著陳光明頒發的“交通安全小衛士”獎狀歡呼時,當老鄉們主動系上安全帶時,這位交警近20年的付出,已然化作無數安全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記者 李飛 通訊員 尹聰)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