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作為城市運行的“血脈”,承載著廣大市民對美好出行的向往,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尺。今日,市人大常委會發布公告,公布《黃石市公共交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推動我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條例共七章四十三條,涉及發展理念、規劃調控、設施建設、用地保障、資金金融支持、票價調整機制、財政補貼補償、優先通行、綜合開發等方面內容,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地方立法
破解公共交通發展難題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等特點。
“一直以來,黃石公共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定制化公交覆蓋面不斷擴大,城市軌道交通也已成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說,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對于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出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隨著產業、人口、規劃布局的發展變化,我市公共交通在規劃、用地、資金、路權保障、安全管理及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交通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等方面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該負責人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亟需通過地方立法,強化法規制度供給,以法治化方式破解公共交通發展難題,推動全市公共交通在規范化、法治化軌道上高質量發展。
6月25日,黃石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黃石市公共交通條例》。7月31日,湖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了該條例。
壓實責任
確保公共交通優先發展
條例針對我市公共交通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在規劃建設、設施管理、運營服務和保障監督四個方面作出制度性規定。
在解決管理體制不順、工作職責不清問題上,條例明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是發展公共交通的責任主體,在資金、用地、建設、管理等方面建立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公共交通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明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交通的發展和監督管理工作,做好轄區內公共交通的線路規劃和運營監管,指導運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依法查處非法營運、破壞公共交通設施等行為。公安機關則應當會同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在有條件的道路合理設置公共交通專業車道以及優先通行的交通標識,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另外,發展改革、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財政、城市管理等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公共交通管理服務工作。
在解決基礎設施不全問題上,條例明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公安、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根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綜合交通專項規劃,編制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并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區、交通樞紐、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商業中心等大型建設項目,應當統籌考慮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同時,條例明確城市軌道交通應當加強穿越軌道的配套便民設施建設,合理設置車輛、行人通行的安全通道,且公共交通設施建設應當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強化無障礙設施建設。
公共交通服務質量不優怎么辦?
條例要求取得公共交通線路運營權的運營企業應當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簽訂運營協議,并明確運營協議應當包括服務質量要求內容。
條例對公共交通運營企業和公共交通車輛、從事公共交通服務的駕駛員的從業條件、行為規范、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服務質量評價制度、乘客文明乘車行為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對公共交通運營企業和公共交通車輛,條例要求運營企業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保證服務質量。對從事公共交通服務的駕駛員的從業條件、行為規范,條例要求駕駛員身心健康,無可能危及運營安全的疾病,無暴力犯罪和吸毒行為記錄,不得疲勞駕駛、超速駕駛等。對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服務質量評價制度,條例明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服務質量評價制度,定期組織評價,評價結果作為核定財政補貼、配置線路資源和線路運營權準入與退出的重要依據。對乘客文明乘車行為,條例要求乘客遵守乘車秩序,不得有強行上下車或者搶奪方向盤等嚴重影響運營安全的行為;不得攜帶易燃、易爆、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危險物品進站乘車;不得在車內飲酒、吸煙、乞討、隨地吐痰等行為。
公共交通發展保障不足怎么辦?
條例明確,公共交通應當堅持公益屬性,遵循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優先發展、安全便捷、綠色智慧的原則,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是發展公共交通的責任主體,要將公共交通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資金、用地、建設、管理等方面建立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公共交通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條例規定,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軍人和學生等特殊群體乘坐公共交通的優惠政策,建立票價動態評估和調整機制,并對運營企業因實行低票價、減免票或者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等形成的政策性虧損應當給予適當的補貼、補償。
另外,條例還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和運營,鼓勵運營企業為社會公眾提供園區專線、游覽專線、學生專線、通勤專線等定制化出行服務,滿足公眾個性化、多樣化出行需求。(記者 胡波)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