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精品,久久精品2024,av色综合网,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亚洲午夜视频在线,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色久伊人

成績振奮人心 變化顯而易見 ——市民熱議“全國文明城市”背后的文明力量

來源:[東楚晚報] 日期:[2025-05-24 09:10] 發布區域:[湖北地區]

暢游磁湖 記者 周巍 攝

打卡梨花峪 記者 李航 攝

5月23日,對黃石而言,是一個里程碑式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黃石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這是一個金光閃閃的榮譽,也是對黃石市民文明素質的最美褒獎。

喜訊傳來,全城沸騰,成為刷爆朋友圈的頭條新聞,大家在不斷轉發和熱議中,從各自視角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文明變遷。

市民王敏:

身邊的環境越來越美

“老舊小區能變成這樣,我們住在這里更舒心了。”居民王敏發自肺腑地為小區的變化點贊。走進石榴園小區,新加裝的電梯、平坦的柏油路、嶄新的樓棟外墻、錯落有致的花草樹木,完全看不出這里是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小區。

王敏在石榴園小區居住已有10余年,看著身邊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她由衷感慨:“創文真真切切給居民帶來了肉眼可見的變化。就拿樓棟門口的大門來說,以前是斑駁開裂的鑄鐵大門,如今換上智能防盜系統,我們的安全感有了很大提升。”

她說,從寬敞明亮的一站式服務大廳、整潔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到理論宣講、科普宣傳和節假日的主題活動,創文帶來的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更新,更是鄰里關系的重構、生活方式的進化。

市民馮崇玉:

用詩歌記錄環境之美

市民馮崇玉是王家里社區的一名老黨員。2021年,他積極響應號召,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33個社區。這次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身體,更讓他對黃石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馮崇玉感慨:“黃石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那些曾經偏僻的背街小巷,如今都已變得干凈整潔,讓人眼前一亮,黃石真的越來越美了。”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磁湖北岸的變化。他說:“磁湖北岸變化太大了!我以前和驢友爬山時,經常經過那里,當時遍地是菜地、臭水溝。如今湖水清澈,綠樹成蔭,美得像畫一樣。湖邊的草坪還成了市民散步、露營的好去處。”

為記錄這一變遷,馮崇玉曾創作一首詩《磁湖北岸變遷感懷》,詩中對比今昔,抒發感慨:“打馬郊區楠竹林,磁湖北岸草茅深。鐵皮爛木起棚舍,菜地糞池拘雜禽。數載鴻栽花四季,終歸剪貼樹高蔭。新顏換了民歡笑,舊貌追蹤無處尋。”退休以來,他用百余首詩詞記錄下黃石的變化發展和嶄新面貌。

志愿者蔡利:

有了更多幸福感

蔡利是黃石港社區一名老黨員,2018年,她和另外兩名老黨員吳美蘭、石云枝一起商量,在家閑著沒事,一起到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一長,3人的隊伍擴展到7人,成了社區居民口中的“七仙女”。

開展志愿服務七年來,她把城市的點滴變化看在眼里。“創文真正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和便利!”蔡利告訴記者,“以前延安路上,又窄又擁擠,路邊房屋破舊,下水管網也沒有搞好,下大雨時,水都淹到馬路上來了。上班上學高峰期,堵得水泄不通。”

2023年4月,延安路改造工程正式開工。改造后的延安路寬敞明亮、干凈整潔,進一步緩解了周邊城區的交通擁堵,增強了市民交通出行幸福感。

說起如今延安路的變化,蔡利連連稱贊:“政府部門把破舊房屋拆除,妥善安置居民,老百姓都很滿意!現在道路寬了,房屋也改造了,孩子上下學更安全,居民出行更方便了!”

市民程時斌:

文明新風沁潤人心

作為黃石市民,南湖社區居民程時斌真切感受到了黃石這些年的變化。他介紹,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曾經那些破舊不堪、設施簡陋的老舊小區,經過精心改造,如今已煥然一新;斑駁的墻面被粉刷一新,雜亂的電線被規整得井井有條,還增添了許多休閑娛樂設施。

“以往,許多老年人因腿腳不便,只能對著樓梯望而卻步;如今老舊小區加裝了電梯,他們可以輕松上下樓,出門散步、購物都變得輕而易舉。”程時斌說。

更讓他感嘆的是,近年來,踐行文明已經成為市民生活中的新風尚。

“如今的馬路上,車輛行駛井然有序,司機們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主動禮讓行人。每當行人過馬路時,車輛都會穩穩地停下,耐心等待。”他說,漫步黃石,街頭巷尾的環境衛生都已經變得很好了,道路干凈整潔,垃圾桶擺放整齊,市民們都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讓人倍感愜意。

“我為我們的城市點贊!”他補充說。

建設路社區黨委書記董凌燕:成績來之不易,未來仍需努力

“為我們文明的黃石自豪、點贊!”開發區·鐵山區鐵山街道建設路社區黨委書記董凌燕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她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建設路社區的變化顯而易見,“我們社區原來是一個老舊社區;改造后,社區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便民服務設施越來越多,居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更多的變化還發生在居民生活當中,大家的文明素養越來越高,踐行文明行為的人多了,亂扔垃圾的少了;遛狗牽繩的多了,亂闖紅燈的人少了,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人多了,鄰里關系更和諧了……”她說。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未來仍需努力。”董凌燕告訴記者,一個城市對文明的追求永無止境,創文既要攻堅拔寨,更要持之以恒。“今后,我們還要把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工作日常,化作尋常,不斷引導居民提升文明素養,持續改善大家房前屋后的生活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升居民的文明素養。”她說。

社區工作者盛涵芬:

讓文明成為黃石最美“底色”

自2018年進入白馬山社區工作開始,盛涵芬慢慢發現,她所居住的地方正悄悄發生著變化——原來主次干道車輛隨意停放,如今車輛停放得井然有序;以前居民區綠化帶隨意種菜,現在進行統一管理……

在社區工作這些年,盛涵芬感受最深刻的是,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志愿者隊伍中。他們準時在崗位上進行交通引導,定期在社區里開展各類活動。盛涵芬坦言,正是有了大家的參與,我們的生活才變得更加幸福美好。

“作為一名社區基層工作者,能參與到創文工作中感到十分榮耀,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難忘的回憶。”盛涵芬說,將培育“文明觀察員”“鄰里調解員”等自治隊伍,建立長效激勵機制,讓文明成為黃石最美“底色”。(記者 陳子才 黃醒塵 萬泰然 陳露)